廣東對口支援巫山 創出勞動力輸出的佛山模式
華龍網訊(首席記者 羅成友 實習生 肖 莎)日前,巫山縣福田鎮白龍村的易代靜同與她一樣的9名貧困農民家庭的子女一起,啟程到廣東省佛山市高級技工學校學習電光源機專業。兩年后,他們將在佛山的公司就業,戶口也將同時遷到佛山。在實現就業的同時,也成為佛山的一名市民。
“8月份,還將有140名巫山農村貧困家庭的子女到佛山和江門市,接受專業技能培訓學習后,變為佛山市和江門市的企業工人和市民。”巫山勞務經濟發展局副局長盧家平說,這是巫山縣與廣東省共同創立的對口支援“佛山模式”。這一模式實現了從單純的輸出勞動力轉到了輸出市民上,達到“助學一人,輸出一人,脫貧一戶”的目的。
廣東省對口支援巫山10多年來,在移民搬遷過程中,在巫山的學校、醫院及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予了大力援助。當移民搬遷已接近尾聲時,巫山縣對口支援辦和廣東省三峽辦在商討如何深化對口支援工作時提出,廣東省對口支援巫山將從投資修建基礎設施轉型到智力幫扶上來。
轉型的幫扶具體方法是:由廣東省政府資助巫山貧困初中畢業生就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學校學到一技之長后,推薦在廣東省就業,并同時把戶口落到就業地。這既可解決巫山貧困子女上高中難的問題,又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廣東技工荒的壓力。
這一對口支援新模式首先在廣東省佛山市進行試點。佛山市選定佛山高級技工學校作為對接學校,巫山職教中心承擔招生任務。佛山市每年資助巫山的100名貧困家庭的子女就讀并負責推薦就業和轉戶口。讀書期間的1.8萬元左右的書本費、學費和住宿生活費等,由廣東省及佛山市政府承擔。在佛山市首批接受了100名巫山的貧困家庭子女后,廣東江門市也決定每年接受50名貧困生。
“前不久,我們已與廣東省聯系,在年內,廣東省的15個市縣還將接收1500名巫山貧困家庭的子女入學。”盧家平說,這一對口支援新模式已經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
下一篇:城鎮每年新增上百萬勞動力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